超级流量IP讲述城市发展与记忆
每年夏天,青岛的街头巷尾都会充满青岛啤酒的麦芽香味,这里正举办着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青岛国际啤酒节。从年,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啤酒厂发起举办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始,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青岛国际啤酒节如今已是“三十而立”的成熟青年。
1
“醉”难相忘
百年老厂催生的城市节日
一大杯洋溢着雪白泡沫的啤酒高高举过头顶,耳边是喧嚣的音乐,和远处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用微笑打个招呼,仰起脖子,伴随“咕咚咕咚”的声音,一丝凉爽从头到脚,最后还不忘将杯底倒过来,向大家炫耀已经“全干了”……这是青岛国际啤酒节上重复无数的镜头,欢畅是这镜头里不变的主题。今年6月份,时隔30年后,在青岛国际啤酒节资深顾问林醒愚的发起组织下,部分参与年首届啤酒节筹办的亲历者齐聚当年的老会场中山公园,回忆起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往事,感慨于一个企业、一座城市和一个国际盛会结下的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啤酒厂一些技术干部在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进修,他们亲历了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盛况。回国后,在厂里开会提出来,青岛啤酒在全国影响力大,能不能也举办个啤酒节?”原青岛啤酒厂工会主席,今年已79岁的王德枋聊起首届啤酒节,显得很激动。
当时,青岛周边的潍坊风筝节、泰山登山节等都相继办起来,并且非常红火。“青岛最有群众基础的就是啤酒,每年夏天,青岛人会约朋友一起痛快喝几次,并且这个活动算是男女老少都能参加。“年9月26日,青岛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实施方案的汇报》。
“年,青岛啤酒入选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当年在青岛啤酒厂计划处工作的牟卫东回忆,包括王德枋在内的10多人一起组成了第一届啤酒节“组委会”,慕尼黑啤酒节为寻找品牌与城市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面镜子,将青岛打造成“东方慕尼黑”在人们心中荡漾。
“地点定在中山公园西侧,为突显啤酒节的‘国际性’,专门设计了外国啤酒的展示台,拟邀请国外啤酒厂和代理商参加,亦可提供参节样品酒。”当时已经50多岁的王德枋有一股使不完的干劲,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觉,最后上报的方案和细则纸张有20多厘米厚,连每个摊位的报价、大篷如何搭建、游行的路线,都一一标注得非常清楚。
2
“醉”佳契机
青啤产量翻番啤酒节畅爽开喝
年,青岛啤酒二厂的投产,让青岛啤酒的产量翻番,给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年5月,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啤酒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新闻发布会,中央各媒体和倪萍等青岛籍明星等近百人出席。“当时啤酒节确定在6月23日,是因为恰巧这个时间青岛在举办‘青交会’,想达到两个节会互相衬托的目的。”时任市旅游局政工处副处长单保宣说。
“开幕式在中山公园门前举行,由多辆彩车组成的花车艺术巡游开场。”年6月23日上午,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中山公园开幕。
借鉴慕尼黑啤酒节的做法,建了一座雕塑作为啤酒节的永久纪念。于是请北京和本市几位知名雕塑家进行设计,最后青岛工艺美校教师邢成林的作品入选,由青岛啤酒厂出资建造,这就是“啤酒女神”铜雕。
当年30多岁的青岛市民曲法纯特别爱喝啤酒,他和几个朋友开幕当晚就去了青岛啤酒厂的摊位。“那时候喝啤酒几乎没有可吃的菜,但只要能喝啤酒也很快乐。”曲法纯说,整个会场气氛非常好。曲法纯有收藏门券的爱好,进啤酒城时与工作人员打了招呼,所以完整地保留了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门券,此后每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他都要去品酒、收藏门票,如今已经积攒了一大本。
3
“醉”长陪伴
城、酒与节30年的“相互成就”
“青岛国际啤酒节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这座城市选择了本地特色的啤酒作为一个节日的核心,这个定位的准确是一个神来之笔。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城市都搞了各种节庆,经过了几十年,很多节日陆陆续续的见不到踪影了,而青岛啤酒节仍然一枝独秀,不断壮大发展。”林志伟介绍,青岛啤酒的各类产品丰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出口布局,口碑非常好,青岛市也把青岛啤酒作为本地特色,来宣传青岛、开发青岛的旅游业,青岛啤酒成为了青岛走向世界的媒介和平台。
“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啤酒生产厂商携酒进城参展,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啤酒厂、啤酒代理商参加了展销和交流,10多万游客涌进啤酒城,参加饮酒和各种娱乐活动。”林志伟说,第一届啤酒节期间还举行了中外啤酒饮料技术讲座与交流、时装表演、文艺晚会、海上风光游览等活动。
从中山公园内举办的前3届啤酒节,到第4届搬到在崂山专门建设的青岛国际啤酒城,第22届搬到崂山区政府门前的世纪广场上,再到第26届开始,金沙滩啤酒城也开门纳客,如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形成了全城欢动的盛会,“青岛与世界干杯”成永恒主题。
“每年的8月,我们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客户来青岛,以青岛国际啤酒节为契机,用青岛啤酒来增进我们的业务联系。”今年8月12日,在金沙滩啤酒城奥古特啤酒大篷内,青岛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王兴利告诉记者,对外地友人提起青岛啤酒,他有一种自豪感,外地友人说起青岛啤酒也都会竖起大拇指,他觉得自己因能有机会请朋友来青岛啤酒节是优势,看着客户们高兴地提着青岛啤酒返程,他心里特别欣慰。
4
“醉”响IP
青岛啤酒节向全国向世界“呼朋唤友”
今年8月3日,由青岛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盛大开幕,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加青岛啤酒节,喝到新鲜纯正的各种青岛啤酒,一场以文化核心、艺术为媒介、美酒美食为桥梁的啤酒嘉年华激情上演。
“一直很遗憾没有感受过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热烈,没想到这次在家成都的家门口也能体验到这份激情。”成都市民高会伟说,在成都,他最爱麻辣配啤酒,相信到了青岛,海鲜配啤酒一定会同样刺激。
这并不是青岛啤酒节向外的第一次“输出”。早在年,青岛啤酒就携青岛啤酒节开始走出青岛,开始向全国各地输出青岛啤酒节节庆模式。现如今全国每年50多个城市举办,规模不断扩大,人次不断递增,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IP,创造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和价值,掀起了啤酒文化+当地文化的极致体验狂欢。
从最初的十几万人次,到60万人次,到多万人次,到年第16届的万人次参与,再到如今全城欢动的超千万人次;从第一届啤酒节的1.7万箱饮酒量,到第23届的吨饮酒量,再到如今数千吨的饮酒量;从国内厂商甚至是省内厂商为主,到如今国际厂商占据9成以上,从第一届的10多种啤酒,现在是20个国家40多个品牌,青岛国际啤酒节在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每到8月,青岛人见面的互相问候必然是“去啤酒节了吗?”
“现在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金字招牌,人们越来越追求节日的生活化和休闲化,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这就是一种幸福。”林醒愚说,拥有青岛啤酒这个世界知名品牌为基础和灵魂,通过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个媒介“呼朋唤友”,引来世界各地啤酒品牌参节节流,更丰富节日的内涵。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青岛,如同城市的“精神刚需”一样,既是青岛啤酒的荣耀,也是如何进一步城酒共生共荣的时代命题。
青岛啤酒这个岁的品牌持续为这座城市缔造着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为百姓酿造着生活的快乐滋味的同时,也澎湃着新时代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基因,畅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其中,去年12月,青岛啤酒节跨越1.3万公里的直线距离,走进了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开启了“青岛啤酒节香飘丝路行”的首站之行,通过打造以“青岛啤酒节+城市推广+商旅文化”为主题的国际节会新模式,促进商贸文化友好交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助力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贡献力量。
文中部分照片摄影/张岩于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