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刘春雄老师年2月17日在“七大社群游学爱啤士”游学会上的分享,经作者整理,内容有增减。分享内容虽然主要以啤酒、白酒行业为例,但对于快消品高端、小众产品的全国性渗透同样有参考价值。
阵地战与渗透战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分享“轻模式”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啤酒行业头部品牌是靠打阵地战打拼出来的(当然也有品牌战),旗帜插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市场。
现在啤酒头部五大品牌占到了全国92%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新入局者,再打阵地战没有希望,因为头部品牌太稳了,头部品牌之间相互渗透都很困难。
同时我们发现,有一些新兴企业这几年做得不错。没有花多少钱,没有投多少人,竟然走向了全国,完成了全国化。比如乌苏啤酒、优布劳精酿、泰山原浆、李渡白酒。
去年6月,我跟方刚老师在莫干山住了几天。莫干山是国内民宿的天花板,我们在这儿静下心来讨论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渗透式的打法占领市场,不再打阵地战。
上面有一些企业我们比较熟。把这些品牌运营的规律总结出来,我们起了个名字,叫“轻模式、全国化”。
在游学现场,李渡的首席体验官刘修宾在私董会上讲,李渡的第一个1亿用了5年,从1个亿到10个亿用了3年,同时发现省外市场比省内市场做得还快,为什么?
年和年是李渡省外大发展的两年,不是李渡投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而是李渡的发展是“轻模式”。
轻模式的“轻”有三个含义:
第一,花钱少;
第二,投入人员少。当然,后期市场维护运营人员并不少,主要是指市场拓展投入的人员少;
第三,速度快。没花多长时间。
优布劳的发展更快。年在“新经销”、“中国酒业论坛”、“新营销”三场亮相,然后就在春糖展会上迅速引爆了,几百家经销商要求代理,爆得措手不及。这几年由于疫情原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国的专卖店已经超过家。
轻模式,全国化,大增长。就是在没有广告投入的情况下快速招商布局,使产品高质高价走向全国。
近些年,白酒、啤酒总销量都是下滑的。采取轻模式的企业是高端产品,甚至是小众产品,反而在高速增长。
近几年不少企业在推新、推高上遇到问题,都是用阵地战的方法,这是有问题的。渗透战才是未来推新、推高的主要方法。
大众产品打阵地战,高端、小众产品打渗透战。最近几年是转折的临界点。
年各行业销量封顶后,会不会做高端产品成为检验厂商是否有未来的标志,各行各业都在走高端化,这是一个大趋势。
轻模式五部曲
轻模式做高端,渗透式打法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经验能否上升到方法论,形成规律,在更多行业、企业复制。这是我与方刚老师在莫干山讨论的核心问题。
我们的结论是:轻模式渗透式打法,有些是可以复制的,比如李渡、优布劳、泰山原浆。有些难以复制,比如乌苏的玩法,有强烈的特殊性。
轻模式的打法,我与方刚老师总结为五部曲,如下:
高端、破冰产品→B端IP(发动机)→体验营销→圈层密度→破圈流行
这五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步都有无数坑。但是,做好了确实省人省钱。否则,也不能叫轻模式。
早期这些企业的轻模式是逼出来的,因为真的没资源。一旦形成方法论,找到规律,就可以复制轻模式。
高端、特色,产品破冰
为什么强调高端产品?因为大众产品一定强调高密度的阵地战。高端之所以是高端,就是因为用户密度不高,符合打渗透战的条件。当然,高端也是趋势。
华润啤酒疫情3年实现了“史上最快增长”,其实是高端产品的增长,3年利润翻两番。
高端、破冰,这是两个概念。高端不一定破冰,破冰不一定高端。同时具备高端、破冰有点难。
高端好理解,破冰不好理解。
破冰,就是快速打破僵局。一见就喜欢,一见就有兴趣,一见就想尝试。
比如,“李渡”这款产品——最贵的光瓶酒,就有破冰作用,这是产品概念破冰。后来李渡的高端不断上台阶,如“李渡”零售价超元,李渡“万里挑一”价格元,均有破冰作用。破冰的不仅仅是价位,还是综合作用。
优布劳的“鲜扎闪送”,确实一见很难不喜爱。当鲜扎闪送被同行模仿时,客观上起到了“抬轿”作用。某个以开发产品见长的老板看到这款产品时,直夸“天才设计”。可见破冰的价值有多大。
泰山原浆的“7日鲜”也是破冰产品。从出厂、配送、到全国各地,直到消费,不超过7天,这是对供应链的极大考验。
特别说明一下。破冰产品不一定是销量最大的产品,但一定是“开疆辟土”的产品,是打先锋的产品。也许在后期,破冰产品会边缘化,但在轻模式中,没有破冰产品,营销难以“轻”得起来。
B端IP是发动机
IP这个概念都很熟悉,但是大众知道的IP全部是C端IP。而轻模式全国化,恰恰借助了B端IP。
什么是B端IP?
专家是B端IP、媒体是B端IP、老板是B端IP。他们天然有IP的特征,粉丝是老总、专家。
以李渡为例。李渡的规模刚超10亿,但是,国内几十亿、几百亿规模的企业老总到李渡学习,有的连派四波人去游学。
一批批老总去学习,他们根本不是对产品感兴趣,而是对李渡的“沉浸式体验”模式感兴趣,捎带对产品感兴趣。
近几年,沉浸式体验在各行各业开枝散叶,顺带也传播了李渡品牌。一个行业的头部企业老总在内部讲沉浸式体验时,内部影响的人可能就成千上万,更不要说影响的经销商,就更多了。这些老总,就是B端IP的发动机。
我们七大社群到这些企业做过游学,七大社群涵盖新营销、新经销、新零售、深度粉销、圈层营销、新啤酒等,是一个跨界组合的超级B端IP。参与游学的人员基本上是媒体、专家、企业老总,他们是典型的B端IP。
C端IP对产品感兴趣,B端IP对经营模式感兴趣,捎带着对产品感兴趣。
这种经营模式与产品双重推广的方法,效果非常好。C端IP制造流行,B端IP形成高端、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