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茶叶采摘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供图
造型惟妙惟肖的迎客松茶饼、口味新颖独特的冬茶啤酒、包装时尚走心的“每日一杯茶”、蕴含茶叶芳香的冬茶含片……近年来,安徽各大茶企以茶为媒,积极把握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创产品及茶衍生品,推动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开启徽茶的“年轻化”探索,进一步延长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附加值,为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把握市场需求
走进黄山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20多米长的展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茶产品,其中,冬茶啤酒、健齿软糖、冬茶含片等创新型茶衍生品引人注目。
“这款冬茶啤酒是我们公司的爆款产品,口感醇和、爽口回甘,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黄山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国强介绍,随着大众生活质量、审美品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了喝茶。
为牢牢抓住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让茶文化更靠近年轻人,年,该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采用特殊工艺,将冬季修剪下来的枝条上的老叶制作成有机冬茶,然后将萃取的冬茶精华和啤酒结合,打造了一款琥珀色的冬茶啤酒。
“冬茶啤酒上市后年销售量达20吨,成为企业营收中的一个新兴增长极,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方国强说。
近年来,黄山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以创新步伐紧跟市场需求,打破传统茶产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推动茶产品在形态、形式上创新,切实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对接国内高等院校、知名茶企,研发生产高端有机茶品种,大力发展“小罐茶”,成为安徽茶企激发创新动能的生动缩影。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切实推进茶叶深加工发展,重点在夏秋茶综合利用、新式茶饮、冷泡茶、花草茶新品研发等方面出实招。目前,该市拥有茶叶深加工企业11家,开发出超微细粉、茶食品、茶饮料、速溶茶、茶啤酒、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商品化生产,茶产业形态正在由“大产业”向“强产业”转变。此外,该市正在推进茶叶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华绿园功能性茶饮品研发生产等8个项目,总投资多万元。
探索年轻喜好
“茶,六都石墨岭产者最佳,茗家谓之石墨茶。”产自黄山黟县的石墨茶属徽州历史名茶,自唐宋明清传承至今,拥有“世界遗产地、非遗石墨茶”的美誉。但因历史原因,石墨茶技艺几近失传。
如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传承和推广石墨茶文化是石墨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明智一直以来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李明智介绍:“我们用时尚的包装设计、新颖有趣的文案宣传打破年轻群体对茶传统刻板的印象,让产品更好地迎合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
“这是针对年轻白领、蓝领特别开发的‘每日一杯茶’系列产品,每周一盒七管,每管上均配有暖心文案,每天喝一管、读一句,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李明智说,找准茶文化与新时代年轻人的契合点,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生活的需要,传统茶文化方能走得更远。
近年来,李明智积极加强与国内各大高校合作,开发出石墨红、石墨绿、石墨黑等产品,已经获得4项国家专利,成功跻身年轻人茶叶消费市场。他经营的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产值以每年8%至15%的速度递增,达到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多名茶农致富。
李明智说:“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只有融入现代生活,被社会大众认识、欣赏与消费,才是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与李明智设计理念不谋而合的还有黄山黟县黑茶基地负责人郑东。他与团队利用黑茶紧压、自然氧化等特性,结合古代徽州的三雕工艺,将茶叶团雕刻成徽州自然景点,把饮品与艺术有机融合,极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更是提高了茶叶的观赏性与保值空间。产品推向市场后受到热捧,成为极好的纪念品、待客的伴手礼。
“茶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这要求我们不能一成不变。”郑东说,只有不断寻找与年轻群体的共鸣点,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香。
创新营销渠道
近年来,随着直播、短视频的崛起,茶文化的宣传营销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安徽各大茶企纷纷将目光转向互联网领域,把镜头对准茶农、茶园,一系列反映徽茶文化的短视频被越来越多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