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蚕蛹2

食蚕蛹(2)

◎沈庆保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愈者,以及老人、产后妇女的高级营养补品。作为一种纯绿色食品,其高营养、高价值已被世人普遍接受。如今,各色蚕蛹已成为餐厅、街头小吃和大排档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比较内行的人说,超市所售的蚕蛹多为柞蚕的蛹,比桑蚕蛹的个头较大,如拇指一般,吃起来很过瘾。蚕蛹可盐煮,可干煸,可烧烤。油炸蚕蛹,色泽金黄;五香蚕蛹,香酥可口。至于核桃炖蚕蛹、蚕蛹炒韭菜、清卤蚕蛹和蚕蛹鸡蛋饼等,我从来没有吃过,只好根据菜名去想象了。

东北人最喜吃的是烤茧蛹,串成串,火上一烤,就点小啤酒。另外,还有一种家常做法——白菜炒茧蛹。白菜炒出的水分,把茧蛹煮熟,白菜和茧蛹都入味,鲜香可口,极具营养。广东茂名和江苏海安的蚕蛹也很出名,由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独特,海安的桑蚕壳大茧厚,产丝率高,纤维韧长,手感柔顺,有“茧中精品”之美誉。海安的蚕蛹自然也就成了蚕蛹中的精品。

在我身边,像我一样爱吃蚕蛹的人很多,比如我的好友大成。当年,这位老弟刚从师范学院毕业,正在放眼全县城,苦苦寻觅着自己的另一个。不幸的是,那几年恰巧赶上了教师工资由地方财政代发,工资拖欠现象司空见惯,让教师成了不待见的职业,找对象的难度指数陡然飙升。大成相机而动,及时转变策略,把择偶重点落到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县缫丝厂。

大成一心想找缫丝厂的女工作对象,于是四处托人帮他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事还真有了着落,刚招工进厂的香云正想找个老师处对象。于是,大成便抢抓机遇,在媒人面前说尽好话,并信誓旦旦地说,拜托您跟香云说一声,我这辈子跟蚕蛹有缘,缫丝厂的蚕蛹我吃定了!不久,二人还真的成了,婚后小两口的小日子过得蛮幸福,虽然后来香云成了一名下岗职工,但大成依然无怨无悔,蚕蛹也照吃不误,雷打不动。

我始终认为,在蚕蛹、金蝉、蝗虫和豆丹这些昆虫类美食中,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蚕蛹都具备独特的优势,拥有无数坚定不移、痴心难改的“粉丝”。据考证,蚕蛹被当作菜端上餐桌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作品畅销台湾的专栏作家李开周曾在《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一书中积极倡导“吃货应该去宋朝”,在吸引广大读者眼球的同时,更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那个曾联手秦桧冤杀岳飞,且嗜食猪肚的宋高宗就是一个贪食蚕蛹的主儿。因为他,我认识了一个冷僻字——“蠒”。蠒为蚕蛹,古同“茧”。作为一国之君,宋高宗竟在一天的御膳中要吃用蚕蛹烹制的三道菜肴:蠒儿羹、二色蠒儿和二色蠒儿羹。其中,二色蠒儿这道菜至今还有,就是用刀把蚕蛹切为两半,向里面填塞一些蛋清面料等,不算一道大菜、稀罕菜。

试想,宋高宗喜欢将蚕蛹一天翻三次花样,炒着吃,做羹吃,恐怕不仅仅为了一饱口福,极有可能是青睐于它的药用保健价值。由此可见,早在宋代,人们已将蚕蛹视为一种医食同源的佳品。《本草纲目》中就有蚕蛹入药的记载,认为蚕蛹性平味甘,具有祛风、健脾、止消渴、安神、益精助阳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蚕蛹对机体糖、脂肪代谢能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也许,正因为这方面的神奇功效,在韩国,吃蚕蛹简直可以用狂热来形容,超市里摆着采用新鲜蚕蛹添加作料腌制而成的蚕蛹罐头,让吃蚕蛹变得十分便捷。

写到这儿,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几点顿悟:关于蚕和蚕蛹,有一种修炼,叫作茧自缚;有一种成长,叫抽丝剥茧;有一种成功,叫破蛹成蝶。其实,“春蚕到死丝方尽”应该改为“春蚕到蛹丝方尽”。因为,这样去描述才科学,比较符合蚕的生长规律,而且把落点放到美味的蚕蛹上,将会多么有滋有味,让我们的心头对生活拥有了别样的感觉,开始漾起满满的美妙和神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beixinxi.com/afhzz/36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