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农历新年期间,相信大家没少被百威的新春广告刷屏。一句“敬真我”,道出了我行我素的潇洒和态度,但同时,似乎也是对自己在过去这一年,许多个不言而喻时刻所受委屈的无奈宽慰。拥有多年酿造传统的百威英博(BUD-US)是全球啤酒销量最高的企业,旗下经营的多个啤酒品牌包括旗舰百威啤酒、科罗娜啤酒、贝克啤酒、哈尔滨啤酒等。这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啤酒界龙头企业,业务遍布各大洲,但这仍阻挡不了其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年10月,百威英博完成了以.1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SABMiller)的交易——被誉为可载入史册的巨资并购案例。收购通过现金支付和换股的方式进行,而根据百威英博年年报,收购南非米勒所用的净现金为.66亿美元,相当于年末股东应占股本的91.3%。收购南非米勒后,百威很缺钱收购体量庞大的南非米勒后,百威英博应该是有所得的。该公司预计,协同效应每年可带来32亿美元的税前收益,这相当于年税前盈利的28.9%。然而,代价不容忽视。合并后,百威英博的杠杆比率(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大幅攀升,截至年6月30日,资产与股本之比由年的.5%升至.5%,净债务进一步增至亿美元。削减股息,祈求降杠杆与南非米勒的并购,多少折射出这家百年巨型酒企的左右为难。不收购吧,面对同行竞争、利润率的节节败退,是无法逾越拥挤瓶颈的无奈。折腾吧,是再也不能“释放真我”的负债累累。所以,百威英博决定削减股息。该公司预计年每股派息1.80欧元,比上一年降了一半,预期每年可多出40亿美元偿还债务,以加快去杠杆的进程。然而,单是年上半年,净债务就较年末增加了44亿美元。降股息带来的资金增量实在是杯水车薪。百威英博的去杠杆目标是将净债务与EBITDA(扣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之比降至2倍。我们从该公司截至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EBITDA与期末净债务计算得出,当前这一比率高达4.99倍。评级机构穆迪似乎也对其财务状况不甚乐观,将该公司的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这无疑雪上加霜。股东对于百威英博的进取扩张并不卖账,尤其以削减股息为代价,该股股价于年大幅下滑。不过,在年初,股价又大幅回升,原因与百威英博分拆亚太区业务上市的传闻有关。也许,这一交易真能挽回股东的心,毕竟这是最快捷的套现办法。传百威英博赴港上市彭博引用消息人士报道,百威英博已委派了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分拆亚太区业务上市,上市地点可能选在香港,具体发行规模和时间未定,取决于市况。报道指其亚太区业务的估值约为亿美元,百威英博可能通过这次分拆筹资50亿美元。然而,有分析师认为亿估值过高。亚太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韩国和越南地区市场,其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百威英博在亚太区经营的主要品牌包括:百威、科罗娜、时代、福佳白、乐飞、哈尔滨、雪津啤酒等等。年前九个月,亚太区的销量增长2.1%,至万千升,占百威英博总销量的20.1%;期内收入同比增长2.1%,占总收入的16.5%;正常化(即扣除一次性款项后)EBITDA同比增长13.8%,占总额的15.5%。除了融资之外,百威英博也可能希望通过在香港上市,巩固旗下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在中国,百威英博面对的竞争十分激烈。年,中国的啤酒销量同比下降0.7%,至万千升。中国市场的龙头大哥华润啤酒(-HK)年销量同比增长0.9%,至万千升,占全国销量的26.9%。该公司没有披露产量,销量与产能之比为53.6%。中国历史悠久的上市啤酒企业青岛啤酒(-HK),年销量同比增长0.6%,至万千升(包括海外销量),产量为万千升。产能利用率为71.5%。百威英博亚太区分部年销量同比增长10.9%,至万千升,销量与产能之比为61.2%。从销量增长和产能使用数据可以看出,市场需求并不殷切,扩张动能不大,而且各企业都拥有非常充裕的生产能力,能够立即为抢占市场作出反应。品牌效应和营销成了海内外各大品牌抢占山头的重要战略,百威英博也许希望藉由上市之机,顺便推广一下品牌。然而,从其中国同行的市值来看,百威英博亚太区业务亿美元的估值显得高不可攀。按其现价和年全年收入计算,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市销率分别为2.8倍和1.5倍。即使按照华润啤酒比同行还要高的市销率计,百威英博的亚太区业务的估值也只有.39亿美元。要知道,华润啤酒是中国啤酒销量最高的企业,市场给予其较高估值无可厚非。百威英博在中国能否获得同样的认受性,只能在资本市场一较高下。百威一直鼓励中国消费者“做自己”。但愿这家百年酒企能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做自己”。作者:毛婷编辑: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