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零食、瓶装水还是奶茶咖啡赛道,为了抢夺市场,商家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
但是相比之下,同样属于快消品的啤酒却很少传出降价的消息,甚至不少还在涨价。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国内啤酒市场价格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具体的表现是,总体产量虽然只是增长了3%,但是价格的上涨带来行业收入水平提升了将近20%,利润总额也翻了一倍。
这就意味着在销量变化不多的情况下,卖出去的啤酒价格要比以前更高了,其中一部分是啤酒厂商提高了原有产品的价格,另一部分是他们打造了更多中高端啤酒产品。
与此同时,华润啤酒等4家龙头企业,他们每吨啤酒的均价也在一年之内上涨了多块。
图源|观研报告网在消费者捂紧钱包,奶茶、咖啡等热门快消品都在靠低价抢市场的当下,国产啤酒反而涨价走向高端化。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最近继咖啡9块9之后,古茗等多个奶茶品牌也都进入了9块9时代。
在瓶装水领域,农夫山泉和娃哈哈等品牌的价格战还在进行中。
然而就在这些饮品赛道纷纷降价的同时,国产啤酒就像一股“清流”,他们不仅没有降价反而还在涨价,而且消费者也愿意为价格更高的啤酒买单。
从国内前几大啤酒巨头华润啤酒、青岛、燕京以及重庆啤酒的财报来看,年他们净利润的增长也很大程度是来自于高端产品的拉动。
图源雪球
老牌巨头燕京啤酒甚至靠着高端化的转型迎来了第二春,去年他们旗下的高端啤酒燕京U8的销量同比增长接近40%,推动他们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80%。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年期间,国内高端啤酒的销量增速会远远高于整个啤酒行业的平均增幅。
那么在餐饮消费市场主打性价比的当下,国产啤酒们为什么越来越高端化了呢?
存量市场加行业集中度高,高端化成为谋求增长的有限选择
啤酒厂商们选择高端化,和整个啤酒市场已经从增量走向存量阶段,也就是销量增长见顶有关。
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事实上在年左右,国内的啤酒市场也经历过一轮激烈的价格战。
当时由于啤酒消费群体人口增长放缓,以及人均啤酒消费量接近饱和,国产啤酒市场告别了长达30多年的持续增长期,产量、销量都出现了下滑,整个行业都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这个时候各大啤酒厂商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也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甚至在麦芽、啤酒花等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把啤酒的价格达到了一两块钱一瓶。
但是这样不顾成本一味降价的做法,就拉低了厂商们的利润,再加上销量也持续的低迷,最终厂商们的业绩都纷纷出现了下滑。
比如~年期间,燕京啤酒的净利润更是下跌了接近80%,另一大啤酒巨头青岛啤酒的净利润也下滑大约40%。
图源时代周报
惨淡的业绩表现终于让啤酒企业意识到,过去以总销量为目标的战略,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存量市场环境了。
所以到年前后他们就陆续开启了高端化战略的转型,逐步将增长的重点从高销量转向了高利润,头部啤酒企业的销售均价都开始加速提升。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这些头部啤酒企业能够顺利实现高端化,也和他们在市场上有比较大的话语权有关。
国信证券的研报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啤酒产业的早期阶段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内诞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地方啤酒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出现了“一城一品牌”的情况。
直到千禧年之后,青岛、华润等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为了扩大自身规模,开始跑马圈地的频繁收并购,在这之后这些啤酒巨头的市场份额才越来越高。
比如青岛啤酒就曾经在三年之内进行了36次收购。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截止到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还有重庆啤酒以及燕京啤酒,这4大啤酒厂商已经共同占据了国内啤酒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而这样高的行业集中度,也就意味着当龙头企业们意识到市场规模无法再做大,想要谋求高端化的时候,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去涨价。
涨价可以伴随“质价比”的提升
《澎湃新闻》的报道指出,啤酒的生产工艺可以大致分为麦芽汁的糖化制作、啤酒发酵酿造和罐装这三个环节。
而高端啤酒和低端啤酒之间除了原料上会有些差异之外,发酵工艺也不太相同,但是总体来说,高端啤酒的生产难度并不大。
再加上在过去几年的探索中,头部啤酒企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高端啤酒研发创新、生产以及运营能力。
另外根据《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报道,虽然白酒、乳饮料等消费品有的时候也会提高价格,但是他们提价的同时,产品本身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相比之下,啤酒厂商在推出高端化产品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啤酒的口感、制作工艺等品质的提升。
而目前驱动消费者花更高价格购买啤酒的主要因素里,就包括口感成分、天然高科技酿造工艺等卖点。
图源CBNData
所以在啤酒质量能够得到提升的情况下,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质价比”得到提升,消费者也就会更加容易接受价格相对更高的高端啤酒。
比如燕京旗下比较畅销的高端产品燕京U8,就在酿造技术上采用了精酿啤酒常用的发酵工艺,而华润雪花旗下的黑狮、白啤就采用了纯天然的全麦芽酿造。
而不是像普通工业啤酒那样使用大米、玉米以及酒花制品等原材料。
不同档次的啤酒价差小,消费者对涨价接受度高
根据国信证券研报发布的数据,与动不动几百上千的白酒、红酒等其他的酒类相比,国内啤酒的单价在酒类消费价格带中处于最低的水平。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即便是我们所说的高档啤酒,它们的售价也大部分都在8~15块之间,一小部分会高于15块,而大部分中档啤酒的价位是在6~8块区间,6块以下的则属于低档区间。
这样算下来从最低档到最高档啤酒的价格差异大多也就十几块钱,而价差小也就意味着只需要花不多的钱就能够从低档次升级到更高档次。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这样一来消费者对于啤酒消费价位小幅提升的接受度也就会更高。
国信证券的研报显示,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8块钱左右的啤酒接受度已经有明显的提升。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除此之外,啤酒的主要消费场景之一就是餐饮休闲。
根据《知萌》咨询发布的年啤酒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在这一类的消费场景下,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会比较低,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会追求场景氛围、体验感还有仪式感,而且消费频次也不算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会更加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而且在外出就餐这类的场景之下,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啤酒,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店家供给什么样的啤酒,所以随着啤酒企业逐渐的把高端啤酒推广到更多的餐饮门店,替换掉原来价格更低的啤酒,消费者往往也就会被动实现消费的升级。
图源知萌咨询
不过国产啤酒品牌们在高端化的路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他们容易在高端化的营销上陷入内卷。
《36氪》的分析指出,啤酒生意本质上护城河并不高,不同品牌的产品差异也并不算大。
所以国产啤酒厂商们为了推高各自的高端线产品,都十分注重广告宣传,比如华润雪花不仅请来了王嘉尔做代言,还赞助了热门综艺。燕京、青岛等酒企也和蔡徐坤、肖战等明星进行合作。
这就导致酒企的营销成本也跟着变高,经营压力也会变大。
年~年,华润啤酒的营销费用增长了超过30%,去年上半年青岛啤酒的营销费用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营收的增速。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啤酒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是在酒吧KTV等溢价高消费也高的夜场渠道。
但是在这些渠道目前还是进口啤酒品牌占主导,比如百威亚太的科罗娜、福佳白以及喜力啤酒等这些品牌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定位高端,并且很早就占据了国内的夜场渠道。
图源国信证券研究报告
方正证券的研报显示,百威亚太在夜场渠道的销量占比能够达到15%。
相比之下,年才进行高端化的国内头部啤酒厂商想要进入这些渠道,在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最后也想来问问你,你平时有小酌几杯的习惯吗?
如果有的话你平时喜欢喝什么品牌的啤酒?
你能够接受的价位大概是多少?
欢迎在我们的评论区和我们一块来聊聊。
#图文新星计划#